第166章孙子
总算是彻底摆脱了这两个辫子军,崔九阳暗自松了口气,但心头也泛起一丝警剔。
他暗自思:难保这两个辫子军在火车站没有接头的人,会不会已经将我的形貌特征告知了他们的同伙?
若是如此,刚才一时痛快杀掉这两个辫子军,实在有些鲁莽,本应该先留活口询问一番才是。
可事已至此,那俩辫子军的魂魄恐怕都已被阴司勾走,投入轮回了。
虽说崔九阳在阴司也算有些人脉,但为了这点小事专门把那两个魂魄提上来询问,未免太过兴师动众,也太过麻烦。
而且他与白素素都不打算在天津卫久留,还是要尽快将她安全送达京城,之后他还要独自前往关外的鹤鸣山。
虽然他对这小白蛇妖究竟身负什么重要任务,心中颇有几分好奇,但也仅仅是好奇而已,并不打算多管闲事。
白素素受伤后停在他包厢外,这便是缘分。
既然出手救了她,总不能半途而废,将她孤身一人扔在这虎狼环伺的天津卫不管,送佛也得送到西。
如此一来,住正规旅店就不太合适了。
万一那两个辫子军真有接头人,以辫帅在天津卫的势力,想要一夜之间找遍全城的旅店,并非难事。
特别是崔九阳和白素素,又不可能去住龙蛇混杂的大车店,那些有门面丶有招牌的中等旅店,搜寻范围就更小了,极易暴露。
不过,天津卫作为北方第一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旅人众多,能供人临时落脚的,不只是旅店丶大车店这类专门供人过夜的店面。
在火车站或码头附近一些不起眼的胡同里,有很多寻常百姓家会挂出“有空房,可留宿饭食”的小未牌,这种形式颇似后世的民宿。
主人家通常会收拾出三四个空闲房间,提供简单的热菜热饭和干净床铺给过往客人。
周边居民也乐得把这种小生意当作一项生活补贴一一反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自家日常也得生火做饭,多添两双碗筷罢了,就当来了远房亲戚,并不增添太多麻烦。
崔九阳正是看中了这点隐蔽性,带着白素素七拐八绕,寻到了这么一处挂着小木牌的民宅院落。
宅子主人是一对老夫妻,看上去都已年过六旬,头发花白,但精神头看上去还行。
老头沉默寡言得象块石头疙瘩,崔九阳敲门进院说明来意时,他只是露面看了两人一眼,便抱着一捆柴火默默去了灶房劈柴,全程也只是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老太太倒是十分热情,说起话来带看天津大娘特有的爽朗幽默感与自来熟的亲热劲儿,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听着就象在听相声,逗得崔九阳不时咧嘴笑。
说起来,如今正是相声在天津卫蓬勃发展的年代,既然来到了这相声窝子,若有空,怎么也得找个地方听一场地道正宗的地相声才行,也算是不虚此行。
此时已到中午饭点时分,二人被领去看了房间一一是一间带外屋小隔间的正房,干净整洁铺看浆洗得发白粗布床单。
随后又被老太太笑眯眯地拉到堂屋大八仙桌子旁准备吃饭。
老头负责烧火拉风箱,灶膛火光映红了他布满皱纹脸。
老太太则在灶台麻利地忙碌着。
不多时饭菜便端了上来:一道油光锽亮红烧素面筋丶一盘爆炒肚丝丶还有两道清炒当季绿叶菜外加一筐热气腾腾芝麻烧饼。
这顿饭让崔九阳赞不绝口老太太厨艺着实不错!
那爆炒肚丝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猪肚处理得干干净净毫无腥气吃起来口感脆嫩酱香浓郁。
红烧素面筋虽说是素,却用荤油慢炖吸足了汤汁,吃起来竟有七分肉味三分面香软糯入味。
两道绿叶菜一道用蒜片炝锅香味浓郁,另一道则放了出锅蒜末,呛出了蒜香,能有效解面筋荤腻感,这几道菜算是相得益彰。
特别是配着热乎乎的芝麻烧饼吃,简直绝了!
崔九阳食欲大开,放开肚皮连吃了三个足有拳头大烧饼一一这烧饼麦香醇厚,外脆里软夹着菜吃格外过瘾。
白素素也饿得狠了,小口小口斯文地吃着也消灭了一个半烧饼。
老太太大方得很,一个劲儿劝:“多吃点儿啊孩子”,仿佛他们真是她的晚辈。
崔九阳和白素素吃饱喝足后便回房休息不再出门。
虽然崔九阳心里痒痒的,很想出去逛逛这九河下梢的天津卫,但把白素素独自一人留在此处他不放心,带着她一起出去又怕节外生枝引来辫子军的注意。
也罢,还是等将白素素平安送到京城,解决了她的事情,自己再回过头来好好逛逛这天津城吧。
之前从火车站出来时崔九阳留意到,京奉铁路可以直通奉天。
如此一来自己若坐火车先送白素素到京城之后再从京城坐火车出关前往奉天,之后再想办法去黑龙江鹤鸣山,倒也算是条相当不错的路线,能省去不少脚力。
崔九阳在房间里盘膝打坐,一心修炼。
白素素毕竟是少女心性,哪里坐得住?
她好奇地打量着房间里的陈设设一一一张旧木桌,两把椅子,墙角立着一个掉漆衣柜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房间不大没一会几就被她看了个遍。
这小蛇妖便在房间里百无聊赖地来去,一会儿摸摸桌子一会儿瞅瞅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