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爵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闪爵小说网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87章 股票跌了

第87章 股票跌了

第87章 股票跌了

金融游戏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超纲的,这年头的金融也就是停留在借钱和还钱而已,

于是很快的,所有人都被上了一课。

由于越来越多的富户,几乎是倾家荡产的换股票进场,作为原始股股东们的豪右们在赚钱之馀,占股的比例也在疯狂的被压缩看。

大宋是不可能办一个真正的证券交易所的,但在玄武湖边上专门安排帐房记录过档,为买卖股票的人提供方便总还是可以的,因为王小仙增发的很谨慎,以至于这股票确实是一直在涨。

所有人都很开心,以至于那些个占据了原始股的豪右富户们就没有一个主动拿股票出来卖,北宋么,这时代的人还不明白卖出去的股票才是钱,拿在手里只是纸的基本道理的。

因为股票都是公示的,所以已经有好事的人,根据他们的持股数量来计算他们到底赚了多少钱的。

再加之这个股票确实是越来越值钱,而且土小仙多次强调,也明确他一定会进京当官去的,这个公司早晚他是要彻底撒手的,到时候董事会秘阁还是要靠占股比例来拿话语权的。

于是,当第一家豪右也学着那些富户们一样,开始抵押家产去换青苗钱的时候,一切就都不同了,整个江宁,陷入到了一种诡异的狂热之中。

所有人似乎都疯了。

所有的豪右都面临一个要么加码,要么退出的问题,因为只有占股比例超过百分之五才有资格成为股东进秘阁,为了保住这百分之五,大家只能跟着上。

眼看着股票越来越值钱,纺织公司的前景越来越好,织出来的精麻越卖越好,丝绸的成本比以前下降了三分之一都不止,真能冷静下来急流勇退直接卖股票的又能有几个?

再者真要是套现走人,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还是那话,江宁这地方几乎所有的富户都是要靠纺织业,丝绸业来赚夜草吃的,退出纺织厂你还想干纺织业么?

人家那边都江山一统了,你还想单独支出来一摊搞割据?跟纺织公司竞争?

所谓泥足深陷,就是这个道理。

能在北宋当豪右的没有傻子,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有人反映过来有点不对了,然而正所谓泥足深陷,这是一个根本就停不下来的金融游戏,

所有人,除了王小仙这个从一开始就不占一分股份,而且作为创始人威望无双,地位超然之外,所有参与了这个游戏的人发现自己真的都没得选。

更恶心的是,那常平仓里的钱毕竟是有数的,而股票也确实是越来越贵的,那么先贷钱出来的人,在买股票的时候就必然比后贷款出来的人更合适。

青苗贷的利率又是固定的,所以为了争抢这些青苗钱,所有人在办理抵押的时候,都不得不接受官府对抵押物越来越低的打压,原本觉得能贷出一万贯的家财,很可能到最后只贷得出来五千。

很快的,整个江南的常平仓都给搬空了,甚至还挪用了不少的夏税,据说已经贷出去了将近两百万贯的青苗钱了,大家都有点松了口气的感觉。

这感觉没持续几天,就被这一个传旨宦官给打破了。

“朕惟泉府遗意,在赈乏绝;周官有制,实利耕桑。近据江宁知府王安石奏:‘江宁府试青苗法,民得贷种,田无荒畴。

然常平见告竭,原粟将罄”,夫天子藏富于民,而内帑本备非常,今拨一百四十八万贯钱悉充江宁常平本,市舶司押岁贡海舶三艘,载钱往江宁,所生利息,三成输内帑,七成济民本,布告遐迩,咸使闻知,志平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敕尚书省奉行。”

一纸诏,满城皆动,听说官家把内帑都给拿出来了,原本已经有点涨不动了的股票,突然又应势而涨。

而王小仙在干嘛呢?

“各位,咱们最近公司收到的钱,可是有点多了啊,虽说是已经尽全力,安排人手去大宋的各处去购买织机,乃至于船舶,蚕茧,麻叶去了,花钱宛如流水,但目前的情况,就是这花钱的速度,赶不上筹钱的速度。”

秘阁会议上,作为一张股票都没有的董事长,王小仙道。

“王小官人,您是财神爷下凡,有着点石成金之能,您说,咱们该怎么办吧,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哪用得着开什么会呢?”

“是啊,是啊,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一众的股东附和道。

王小仙:“确实是有一个不情之请,我听说各位都在用家产去质押借贷青苗款?不是说不行,

而是咱们公司现在,确实是已经有些有钱没地方花了。”

“我是想,你们与其去做抵押,平白让官府赚取了利息,莫不如——-要不你们卖给公司呢?

公司现在真是有钱么,短时间内,这钱都成了负担了,真花不出去,除了买船买织机,想干点别的来花销花销,

说实在的,全大宋的织机,几乎都让咱给买过来了,正在拼命改呢,至于工匠,我听说昨天,

来了一队河北来的工匠,足有四百多人?还是从天雄军里出来的?花钱,都已经快要花到极限了啊。”

“反正我的意思呢,是以公司的名义买一点地,耕地和山地都要,耕地可以桑麻轮种,根据科学院的研究,闽地的蕉麻出产的麻料,抽丝是最细的,只相当于两到三根蚕丝,

这种蕉麻,虽然原产于闽地,但咱们这边也有,我问过老农了,江南一带也是可以种的,而且正正好好,可以和桑树轮种。”

“另外,托这些工匠的福,上个月,有一批来自于鲁地的工匠,带回来一批野蚕,据说是来自胶东地区,试验后发现他们很能活,而且并不一定需要吃桑叶,当然,吐出来的丝质量上差很多。”

“我打算买一些山头,试着多培育一些野参,直接扔蚕茧在山里放养,看看能不能养得活,能活的话以后咱们的生丝成本也能大幅度的下降,在绫罗绸缎的下边还能增加一款特制的差一点的丝绸。”

“另外柴林,饲料田,以及蓝草,紫草,都要进行规模化,特定化种植还有啊,科研院最近试验发现,闽南的茜草也是可以在江宁一带种植成活的,取出来的红色,

正好染咱们的江宁红啊。”

“总而言之,咱们江宁纺织公司再要想扩张,染色,织花的工艺,都要扩,除了原料之外,大规模的种植这种染色类的植物,也是必不可少,我跟官府要了一块地,专门给咱们盖染坊。”

“哦对了,我还打算买一些庄户给工人们盖住的地方,所以啊,肥水不流外人田,你们谁要是愿意卖家产,直接将家产卖给公司换股票,

所有的庄户,佃户,我担保他们都能获得咱们工厂里的工人身份,不会做事的不要紧,我来安排人教他们,所有的田亩一律重新规划,重新种植。”

“江宁这地方,说真的,以后也就别种稻子了,一亩稻田能产几斤米,能卖多少钱呢?

莫不如全都改种桑麻,以及这种染色类的作物,统一耕种,集中耕种,让咱们江宁纺织,在卷死全国同行的纺织作坊之后,进一步的,卷死全国的染色作坊吧,至于稻米,咱们直接从扬州买就是了么,你们说呢?”

众人一时也是纷纷点头,大多数人都心动不已。

眼下大家用家产贷款,吃亏吃得确实是厉害,政府又要压价,又要收三成利息,目前来看,至少只看赚钱的话,他们家中原有的产业也是远没有纺织公司赚钱的。

而且很快就有人想到了,公司买了自己家的家产的话,这其实也是一个安排自己人进公司的很好的办法。

目前,公司内除了王小仙之外,就属陶敦贤的话语权最重,原本在江宁虽然也算一流,但最多排到第三第四的一个商贾家族,现在,李家徐家天禧寺这三个势力绑一块也斗不过人家了。

不就是因为人家陶敦贤是纺织公司的大掌柜,而且里里外外的管事都是他们家人么。

一是因为他们家入股最早最坚,家产全都并进来了,二来也确实是因为他们家以前就是干这个的,本来就是大宋第一纺织商,经验丰富,家里合用的相关人才也多,都是迅速占据了各级管事的位置的。

公司吞并了大家的家产,重新统一规划,那原本打理那些产业的人手,理所当然的就可以调到公司,和那陶家的人竞争啊。

公司是大家的,总不能让陶家一家独大吧?

而且虽说是卖给公司了,可公司不也还是大家的么?我们家自己家的家产,在公司里,我岂不是理所当然的依然享有管理权么?

甚至如果更深想一层,大家很快就发现,这依然是那个不能停的游戏。

因为直接将店铺卖给公司,可以比通过青苗钱抵押换取更多的股份,而眼下,在大家都知道王小仙本身不占股份而且要不了多久一定会进京当官,撒手不管的情况下,大家对董事秘阁中的位置几乎都有些志在必得,都有些寸步不让。

“王小官人,公司购买的家产,是否也包括城里的店铺呢?我们家的产业,大多都在城内啊。

一“包括啊,当然包括了,你不说我都忘了,对,对,公司要发展,复合式的经营少不了,这些铺面,也要统一进行规划,

我来安排,看看都怎样经营的好,最关键的是,公司缺乏人才啊!你们城里铺面的那些个掌柜的,那都是公司急需的人才,一样要统一规划,统一使用才行啊。”

众人纷纷点头,已经在脑子里开始构思如何变卖祖产,又如何在公司内部安插自己的心腹了。

当然,也有人实在是不愿意再玩这种停不下来的游戏,开始打退堂鼓了。

要当股东,占股必须要超过百分之五才有意义,可在眼下这个大家都疯了一样变卖祖产的情况下,有些人实在是已经有点扛不住了。

事实上聪明人是注意得到,王小仙自己都说出来眼下纺织公司的困境了:有钱花不出去。

虽说是给指引了一条新的出路,但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说法,集资的边际效应已经是在急速的递减的了,古代人也许不明白什么叫边际效应,但道理总是相同的。

他们也都是股东,也都是对公司帐目一清二楚的。

公司目前的情况是,帐上趴着将近三十万贯没什么用,真就是花钱的速度比不上集资的速度。

其实已经有一些股东提出,要不然咱们把暂时花不了的钱,拿出去放贷了。

当然,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这三十几万贯花不出去的钱,本来也是大家质押了家产,从朝廷那边贷出来的青苗钱。

再往外放贷,那不成了脱裤子放屁了么,

真能冷静得下来,想一想的话,真不难看出: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支撑着股票价格继续上涨的原由早就已经支撑不住了,进一步增发股票驱动的也应不是须求了。

然而面对那股东之位,能冷静下来的终究是少。

或者说就算是醒悟到了,那又有什么用呢?你冷静下来,人家别人不冷静,你要想保住你股东的位置,就是必须要往里加钱呀,就算是大家都明白过来,那又怎么样呢?

这些个江宁豪右们,能做到一起相约,谁也不往这里面继续投钱么?

约好了能信么?万一有人偷偷的往里追加呢?股票可还是在涨的,早一步投资,就早一分收益啊。

更何况,好多傻子卖家产还卖得十分愉快呢。

就这样,这个不能停螺旋一直继续了下去。

豪右们家里的田地被收了之后匆匆换种了各种经济作物,由科学院进行统一管理,换上越来越多的所谓“农学经理”来管理越来越多的豪右庄子,原本的庄户则是越来越多的进厂,成为了工人,在工厂内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

花不出去的钱财甚至买了许多城内的店铺然后出租,租出去换租金。

一晃,却是年关将近。

公司的股票,也终于涨不动了。

江宁府及周边所有的豪右户,乃至于富户,也终于都差不多被榨干了。

这座工坊,有人好心用市值计算过,按市值算的话总资产已经超过一亿三千万贯了。

这是一个很扯淡的数字,因为全大宋一年的财税,两税加商税加盐铁加市舶再加之其他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全算上,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一亿一千万贯左右。

一个工厂,相当于全大宋一整年的财政总收入?这不是开玩笑呢么?

事实上帐目也是很清楚的,整个工厂从筹建到现在,总募资一共也就一千七百万贯多一点。

哪来的一亿贯啊。

就算这一千七百多万贯切实产生了价值,这工厂实打实的评估的话,两三千万,顶天了。

股票的溢价,实在是已经有点太高了。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富户豪右被榨干,仍愿意购买股票的人也是越来越少,股票的价格,终于涨不动了。

不止是涨不动了,随着年关临近,许多人动了卖点股票买年货的想法,而江宁本地,兜里还有钱的富户和豪右实在是已经没剩几个了。

股票,应声而跌。

因为也没有一个正经的交易所,几乎没有任何的交易规则限制,没有任何的管理。

这一跌起来,股票的价值,宛如瀑布一般,随着恐慌情绪的蔓延,卖股票的越来越多,股票的价格,以一种近乎于自由落体的速度,重重地砸在了每一个股东,甚至是每一个江宁人的心头上。

而王小仙,也终于到了要和股东们摊牌,要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